TA的每日心情 | 擦汗 8 小时前 |
---|
签到天数: 1898 天 [LV.Master]伴坛终老
|
台湾民俗阵头 22.7G
3 t/ l6 \6 B X8 I6 [0 ^' K# B9 s2 B3 Y9 R* }0 V
; b O. r: T% t. } i; @+ f
2 P# Z# ?, W; Y. @+ d
台湾民间每当神明遶境出巡、进香割火或丧葬典礼,都会聘请民俗艺阵参与游行,艺阵不仅增添祭典的热闹气氛,也使民俗技艺得以保存,虽然遶境进香的主角是神明,但吸引民众“看闹热”的焦点却是艺阵的表演,庙会活动提供民俗艺阵表演的机会,而艺阵表演也提升了庙会的艺术性,因此遶境、进香不仅是宗教祭典同时也是民间信仰活动,更是民俗文化艺术的呈现,所以,我们特别制作了台湾民俗阵头系列节目。, s$ e) l+ x9 o7 S9 `1 T
2 s) ]! M$ a2 k# E9 {第一集 台湾的民俗阵头
5 |- m. W' X4 z4 f5 v( T, s近年来,阵头在台湾已是相当流行的民俗节目,除了在农曆新年期间或在迎神庙会中才能见到它们的踪迹,台湾南部地区可以说是各项阵头的大本营,高雄市政府每年三、四月份,都会在高雄内门地区举办,全国宋江阵头大赛,嘉义北港也会在妈祖文化节,举办艺阵大赏活动,北部地区则是由客家委员会,所主办的客家义民祭活动,都成为地方重要活动,让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,加上每年三月逍妈祖期间,大甲镇澜宫天上圣母绕境进香,以及白沙屯拱天宫妈祖北港进香,吸引上百万的民众参与,妈祖所到之处无不人山人海。当然,阵头的表演 也让进香活更增添不少热闹气氛,台湾各地一年到头都有庙会,每当各寺庙要举办庆典时,都会请阵头到场表演助兴,除了藉以酬谢神明之外,因为阵头表演会吸引许多信徒民众前来观看,让庙会活动更加热闹气氛,庙会中的阵头更是五花八门,舞龙舞狮、八家将、官将首都是经典必看的阵头,布马阵、牛黎阵、斗牛阵、舞龙、舞狮,随著潮流演进电音三太子也阵头也传扬于世界,现在可也是庙会阵头中必要的重头戏。
% ~% C% N+ k p8 V" {" f! h+ s
( a2 I3 v) L3 Q# p. M. `第二集 妈祖进香阵头
( ^ E' q# ?" ^4 F1 v进香是台湾民间最常见的宗教活动,热闹气氛有如嘉年华会,所谓进香是指信徒迎请神明,前往外地庙宇拜会,是神与神、人与人之间的联谊活动,这种庞大的进香活动,除需动员许多义工组织之外,更因沿途民众的热忱协助,才能使进香活动顺利完成,大甲妈祖遶境进香活动,除了香客众多之外,各式阵头表演更烘托出,进香活动的热闹气氛,大甲妈祖进香阵头,可以分为宗教性阵头,与表演性阵头两大类。台湾的香阵种类繁多,包括家将、神将、十二婆组,蜈蚣阵、小法阵、中军阵,执士队、神轿班…等多种,由于香阵具有宗教信仰特质,因此香阵的禁忌,规矩也比一般表演性艺阵繁多。
. e5 F" ]9 q/ a+ D9 e3 l3 b/ m* |. H. X3 j% h% Y
第三集 宋江阵、南北管
c% i% S c% W& z6 [4 i+ _台湾的宋江阵的最初流行地区应在台南一带,不过最早提及宋江阵的文献,是大正五、六年间写成的,嘉义厅社寺庙宇取调书,在该书鹿草“城隍庙”部份说: c A6 l& N8 n1 o1 |5 I
嘉义鹿草中寮庄一带,以往有名为“宋江”的武术团体,常在庙会中分为左右团对抗比试,惟近年已渐减少。宋江阵所持用之兵器多半是,农业社会常用器具 或是用来防御之武器,如:双斧、齐眉棍、月牙铲、躂刀,藤牌、关刀、双剑…等,其组成人数通常以三十六人及七十二人为主,不过原始的宋江阵 相传是由一百零八人组成,以喻三十六天罡,七十二地煞,然而今日真正的宋江阵组成,却已没有一百零八人的队伍。) q0 Y/ k9 L2 S S) n
3 L1 z, [: z9 L _* m
第四集 锣鼓喧天的鼓阵
) a3 {0 J- P4 b4 Q' g4 I在台湾传统民俗中锣鼓喧天的大鼓阵,是我们最容易见到的阵头表演,无论是庆典表演活动中,或是祭典朝拜典礼,甚至民间丧事告别式场合,都会有大鼓阵的踪影,只要有大鼓阵的活动,响彻云霄、锣鼓喧天的鼓声,的确可以振奋人心
9 e0 u5 G" r: T' p- z0 \是聚集人群最好的方式,更可以让活动增加热闹气氛,现在我们在艺术殿堂上/ a- S. N( @( o3 A- X
所见到战鼓表演,大都以5粒到15粒不等大鼓,所组合而成的表演团队7 L+ ~5 ?4 x! J: a- {2 t
融合了佛山狮鼓,鹤山狮鼓和一些另类的鼓点,在群齐响仍能清晰听到击出的节拍,再配上快慢、高低、配合锣钹交错齐鸣,同时击鼓者以夸大的肢体伸展动作,展现出无比的活力,振憾全场血脉奔腾的气氛,活力粗犷,气势豪迈振奋人心,带给观众又是一种视觉新享受。
* t/ D% ?! p+ u. F' p) ]. h
6 d% C- O$ M4 z' F( b第五集 神轿、艺阁阵0 G; z7 [. W- ~. Z! Q! @# E
在民俗庙会进香绕境游行的队伍中,无论是妈祖进香或王爷绕境,最引人注意的焦点,除了数以百计的民俗艺阵外,最值得一看应该是神轿了,它可以说是民间宗教艺术的结晶,也是活动的重头戏,神轿在外犹如神明的交通工具,由神轿的装饰、花饰,就可以看出一尊神明的阶级、神职,也可以说是身份的代表,目前一般神轿大致上可分为,文轿与武轿两种,武将、王爷乘坐武轿,文官、天后、女神则乘文轿或者是凤辇,但按依照古例,不论官轿、神轿只有覆顶式一种,只有以颜色区分阶级而无文武之分
3 d) \% q7 m5 ^. l, L直到现代才有文轿、武轿,或改良式篷轿之分。
1 {+ q0 `1 v/ z' b, U" B( }1 Y8 T在传统民俗艺阵中,阵就是指一般的传统阵头,那麽艺字又是代表什麽呢?
5 G; `' h. t4 n其实它就是在庙会中,常见的大型花车,艺阁台上的人物,通常都由童男童女扮演,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,浓妆豔抹、穿著华丽的戏服在台上全力演出,但到了现在为了精简经费,都由电动造型的历史人物、动物,或各种神佛来充作,艺阁又名抬阁、台阁,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民俗技艺表演
$ H3 x. a9 \3 B( T与阵头合称艺阵,常见于迎神赛会中。
/ T1 v% g! o3 \/ D藉此呈现民间传说
* R j" m* y4 [, z
" B& O$ B s( C6 ?' E第六集 让人敬畏的神将阵9 ~9 a9 D( h/ G
神将阵在表演时,是由人撑起大仙尪仔,脚踏各式步法,太子阵、神童阵的步伐比较轻快活泼,济公阵的步伐似醉不醉也算轻快,福德阵的步伐则显现慈祥稳重,其脖子上并常挂咸光饼供信徒取用,其馀各式阵头则大都,显现威严并济让人敬畏,神将阵一般包括,金车木车哪车三太子阵,福德阵、雷公阵、招财进宝神童阵,千里眼顺风耳阵、康赵二元帅阵,济公阵、关平及周仓阵,七爷及八爷阵、牛头马面阵等,神将是一种神偶,在传统庙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各地对这类神偶各有不同的称法,北部称“大仙尪”,中南部则称神将或童仔,一般认为神将的出现,和北管的发展有关。
! W9 W% l3 j+ ]) u3 d+ ^5 ]
+ E) G- Q, j0 C( l* R第七集 阴间警察家将阵* Q B, k) ]* I( O5 r9 y
如果您常参与庙会活动,都会看到脸上画的花花绿绿,面露獠牙、看起来很狰狞的人走在前面,踏著规则步伐前进的人,其实他是扮演八个不同的神明,就是所谓的八家将,家将是指司法类神明的专属部将,负责保护主神并执行驱逐邪煞,' f- B5 G; n& B Y4 A
缉拿恶鬼的任务,其地位相当于人间警察,家将的由来最早可推到,古代的一种驱鬼仪式,称作“大傩”。根据后汉书记载,一人戴假面具眼睛以金箔制成,面貌丑陋右手持戈,左手拿盾牌开道,有的则披毛戴角扮怪兽貌,其后跟二十个身穿黑衣,头包红巾的小孩,手持摇鼓边唱边跳,目的在驱逐恶灵,这种扮相丑恶持戈驱鬼的型态,与家将勾画凶恶脸谱,手持武器或刑具,以驱鬼缉邪的立意是相同的。8 D: R1 a# F6 [$ o7 D
1 [ J+ k' l" x! I3 E; f第八集 布马、麒麟阵/ T7 O8 x3 e& g7 b
属于文阵的布马阵及公背婆,是我们在民间活动中比较少见的阵头,尤其在南部地区更是少见,一般都流行于桃、竹、苗客家地区,以及宜兰地区,所以,一般人都将,布马阵列为客家阵头,布马阵的起源相当的早,但原先并不叫布马, 而是与布马型态类似的竹马戏,布马阵在清代就传入到台湾,布马阵所使用的马 最初也是用竹子做成骨干,周围糊上纸而成,所以布马阵原称为纸马阵。$ ~6 H- R6 O# }- R" n! U
台湾相当稀少的民俗艺阵,麒麟是两头巨型纸,与布複合糊成的动物,每头由两人撑弄,并由一人持著长杆顶著金珠引导,在锣鼓乐声中表演,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艺阵,两头“麒麟”,一个类似舞龙阵裡龙珠的金珠,这是综合了舞龙舞狮 以及民间小戏角色,最早麒麟狮象阵的形态,是包含了麒公的麒、母的麟以及狮、象等四种动物,由于阵容庞大才把它缩编,而成现在剩下一对麒麟表演,也因而改为麒麟阵。目前麒麟阵表演全台湾,也只有在新竹县新埔镇保有麒麟阵的表演。# D: P! r( [6 X' V* d
: c/ s, O; @" m
第九集 跳鼓、车鼓阵
3 d2 |8 Q! c5 y( l; E3 T台湾传统民俗艺阵中最受欢迎阵头之一的跳鼓阵,也称为花鼓阵或鼓花阵其起源根据民间传说是,源自明朝郑成功时期,郑成功来台驱荷后,整军经武、勤奋练兵,立志要反清复明,召开比武大会以网罗各路英雄,相互切磋武艺、比武时则有击鼓者以鼓声助阵,并跟著跳跃进退,而在清廷据台之后,]不愿归顺的志士则散居各地开垦,农閒时,仍忘不了当年盛会,就加以改造成花鼓,并搭配轻快活泼的动作,以及富韵律的节奏来作娱乐消遣,渐渐演变成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民俗阵头。# p% K' U5 I, H5 [
台湾最早的民间艺阵车鼓阵,早在清康熙三十二年,台湾府贡生陈逸有篇“艋舺竹枝词”中提到当时的“车鼓”说,车鼓,又称“花鼓”,是长江一带的花鼓,
, a% m4 x3 D+ e, U6 f流传到闽南后融合当地的南管音乐,民歌以及表演形式发展成故事表演性浓厚,9 ^0 ~/ r( f5 S6 J* i; {4 Y" u
又带有趣味的歌舞小戏。台湾车鼓戏在明末清初时,随移民传入台湾,车鼓表演称为“车鼓弄”或“弄车鼓”,是一种带有舞蹈成分的调情小戏。! V. k9 {% K! P3 r7 _" H9 b
) h. y5 c9 L" H0 H6 K第十集 摸牛、斗牛、牛犁阵
/ c5 n+ s3 ~8 J. M- D" X" Z4 z3 L& n在台湾俗谚中关于打春牛、摸春牛,有著吉祥意含的相当多,“打春牛”是中国农业社会,在“立春”时举办的活动,立春前会制造土牛,让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上,用綵杖鞭策牠象徵春耕开始牛要努力农耕,除了土牛之外,民间也有纸制春牛,鞭打春牛3下以示新年已过,农民及春牛都要开始春耕,各行各业都要回岗位鞭策工作,然后再将春牛焚化民众取其灰烬,洒于自家农田菜圃以保五穀丰收,在台湾打春牛逐渐演变成摸春牛。
. f' p9 h4 |/ s/ n) v6 Y, b自古以来我国以农立国,农民对牛有一份特殊的情感,“斗牛阵”就是基于这份情感,发展出来的民间游艺,据说是台南县学甲镇的,杨石寮和王枝山所创设,% _# C2 Z1 W" `" \+ z* G! H
是大湾清济宫参加学甲上白礁的专属阵头之一,时间约在光复之初,后来才逐渐扩散到各地,目前多见于南部,主要分佈在台南、屏东一带,其中以台南县最多
^6 p9 R- I: w5 \* \最多时期有多达十几团,可以说是台湾斗牛阵的大本营。
+ ]! r; I8 F6 |/ S5 K9 F除了有斗牛阵阵头之外,另外,还有一个与牛有关的阵头,那就是流行于南部的牛犁阵,“牛犁阵”也称为“牛犁歌仔”,歌舞取材自农村庄稼活儿。4 X6 L) V4 o* W+ p, P
它的“歌”就是乡间农夫- V! b$ }2 N+ E4 Z6 H7 y0 k
# @* w) c/ ^* `9 o* I第十一集 祥龙献瑞舞龙阵
* Z& j$ I1 B) {/ R$ `9 x; w7 n9 b“龙”为四灵之首,中国历代王朝都将龙奉为神物,也作为帝王的象徵,其实、龙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,它是古人想像出来的动物,被认为可以兴云佈雨、泽及万物。“舞龙”台语“弄龙”,团队叫“龙阵”,“弄龙”的“弄”是,“舞龙”单一的意义,不是“戏弄”之意。近年来科技进步,LED灯大量运用在舞龙身上: s; |# q! e) L% e0 C: i, |* q
萤光龙、电子龙,就出现在各大庆典活动中,过去舞龙只能在白天表演,因为夜晚没有灯光照明,很难看出舞龙的动作表演,而且很容易伤害观众的群众,现在龙体会发光,在黑夜裡表演则更加立体生动相当的美丽。3 V$ [- K! L6 l$ L2 [
2 V+ @# ?4 e% c& D( d9 t第十二集 北狮与南狮阵
4 N! L G/ ?% i! c6 V在台湾俗称“弄狮”的舞狮阵头,在台湾是最普遍的民俗艺阵活动,每到春节时期或是,庙会庆典神明诞辰日,都会有舞狮的表演,事实上,无论在台湾或东南亚,舞狮是一种相当流行于民间的传统艺术表演,今天我们所见的中国的舞狮 主要分南狮与北狮两种,最初的北狮在大陆长江以北较为流行,而南狮则是流行在华南地区,以及南洋及海外地区,近年来也有将二者融合的舞法,主要是採用南狮的形象,北狮的步法称为“南狮北舞,北狮由身穿传统服饰的人带领,手拿绑有彩带的狮球,造型酷似真狮的北狮,狮头大都由玻璃纤维或木头制造,而狮身以金黄、橙色、红色披毛,从外观看起来就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。- K2 N/ _1 X8 z r8 i
& F9 B# b0 r0 Z5 q3 h0 z$ @电驴链接
. p7 b' ~6 r+ ?" \. Z0 C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|